有林如海的帮助,也幸亏王家军战绩耀眼,令人高看一眼,才不久的时间,顺利安排了许多去处。
十五名哨官。
每名哨官统领九队鸳鸯阵小队,九队鸳鸯阵小队可以组成进可攻退可守,适合多种场景的阵型,充分发挥出鸳鸯阵的功效。
所以十五名哨官各处抢着要,更不提两名把总。
反而是自己堂堂的佐击没人愿意用,却抢着要用自己的手下。
王信也不奇怪。
就像历史上大明官员刘大夏,他烧掉大明舰队七下西洋留下的宝贵资料,也是一样的道理,禁的不是出海,禁的是不想朝廷出海。
其越是手段激烈,说明他们才更想出海。
只不过出海的利益要掌握在他们手里,什么利益最高?当然是垄断。
你争我抢,互相争斗。
所以谁也别想把事情办成。
王信虽然年轻,但早已不是年轻小白,自己小胳膊小腿,抗拒不了大事,正如自己知道的,那张经还是勋贵节度使,结果是个什么下场。
王信拿着名单,一个个念道。
“李奇。”
“属下在。”
“你调去都转盐运使司当差。”
听到自己的去处,李奇欲言又止。
王信笑着问道:“怎么,对自己的去处不满意?这可是油水最足的衙门,外头有人挤破了脑袋都挤不进去,我都羡慕着呢。”
“哈哈。”
“他个大老粗有什么挑三拣四的。”
一屋子校官嘲讽。
离别的气氛消减了几分。
李奇苦笑:“将军对属下安排如此好地,属下岂会不满,只是属下更想留在将军身边。”
“可别。”
王信骂道:“为了养你们,我是一分钱没捞到,尽贴你们了。”
“将军不爱钱。”
贺宽打趣道。
“去你个混球,天下谁不爱财。”王信气笑了,好笑道:“但是呢,爱财归爱财,要取之有道,不能要无义之财。”
“将军肯定不会要无义之财,如果将军爱财,将军多少钱都已经挣到了。”
王信不想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。
好话听多了,自己又会很被动。
当初自己眼里的一件件小事而已,结果手下们各个称赞,等到了外头,百姓们也感恩戴德,反倒是一步步让自己下不来台。
当好人挺累。
举手之劳的时候,顺手做点好事,王信认为这很正常,结果就是这点小事,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反响。
王信不想听属下们的好话,最后说道,“所有人情都用在了你们身上,也不奢求别的,哪天我要是落魄了,你们看在今日的情面上,拉我一把我也心甘情愿了。”
李奇连道:“以将军之能,如何会落魄,朝廷岂不是识人不明。”
听到李奇的话,有人嘲讽,“朝廷要是识人,怎么会解散我们王家军。”
那人鄙视完,然后又看向王信,满眼露出热诚。
“将军接受了朝廷的安排,属下们只能听将军的,别人我不管,我廖荣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将军一封书信,廖荣必然誓死追随。”
“俺也是。”
“我们也是。”
“行了行了。”王信无奈,“又不是生离死别,我去京城升官,你们也都有好去处,明明大家都好,搞得好像是吃了亏似的,要是外头人看见,还以为我们王家军都是不可理喻的疯子。”
“将军说的是。”
“我们王家军在一起的时候,战无不胜攻无不克,我们王家军就算分散了,那也是王家军,一样团结一致,照样无敌。”
贺宽精明的说道。
贺宽被林如海留下了,并且升了官,成为千总,负责十个盐场的安全,扬州有二三十个盐场,林如海本来想要把汤平也留下,刚好一人负责一半。
此事在盐道里有人提出反对。
留一个名额给王家军将领,目前的形势有这方面的需求,总体上无人反对,可多给一分也不行,一个萝卜一个坑,多少人盯着在呢。
还有就是浙江那边的调令。
结果是贺宽留了下来。
如果汤平没有留在扬州,那么贺宽就是职位最高的人,小算盘打的飞起。
贺宽的心思不过分。
是人又不是机器,总有自己的想法,只要贺宽对自己还是忠心耿耿的,那贺宽爬的越高,对自己的用处也越大,比如两个将领,总比一个将领要强势。
反倒是汤平。
汤平有点想离开军队,报复朝廷不用自己,此举实在是有些小孩子气,不够成熟。
自己培养一个把总容易么。
看了眼闷闷不乐,始终不出声的汤平,王信决定等私下和他说说。
贺宽有自己关系近的人,哨官们也有自己的亲朋。
第17章 消息传开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